冯石甫
冯石甫
冯石甫名正灿,别名卧云松馆主人,已故(1914-2003年),四川什邡人。1936年毕业于四川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中国青绿山水大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生前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理事,四...[查看详情]
    动态详情

冯石甫从艺八十年

冯石甫作品:黄山迎客松


  中华绘画艺术、常言书画同源、其意在强化笔墨的表现功能。书画同源之说,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的“书画用笔同法”。此后千余年间,在绘画与书法这两种艺术的创作者心目中,要达到满足民族审美的传统,坚持中华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非用毕生精力修练笔墨不可,尤其是具有深厚功底的老画家们,更是终生矢志不渝地坚持这一主张。他们笑言,被这代人斥之为“不合逻辑”,以笔墨为审美对象的表达方法,却拥有无穷无尽的欣赏者。比如“岭南画派”的大师们,在描写物象时,不仅只强调外界色彩的关系,而着重于把绘画和书法用笔相提并论,密不可分,自有其独特守于中兼收外法的道理。众所周知,中国的绘画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其以笔墨为主,冲和雅淡,意韵无穷,万千幻化的韵致和美感,全然是中国哲学和诗性化的结果,因而成为中华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最珍贵的组成部份。


  我国的绘画艺术,当主流为文人所掌握时,笔情墨意,全不在物象之表,而着力在物象之内美神韵,所以绘画创作便十分强调笔墨的独立表现,是于笔墨内美的诗意蕴含其中,让诗书画融为一体。王羲之曾说:“每作一笔波,须有三顿折”,董其昌亦强调:“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这些论述与诗性相结合,便变成了特殊的意韵系统,故尔形成了中国绘画鲜明的特色。


  石甫老先生从事绘画八十春秋,除去学院接受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亲身施教外,并与吴一峰先生世交半生,互参画髓得其裨益,加之冯氏出身诗书门第、早受家学熏陶,其作画更具有文人画的鲜明艺术个性。举凡所写“黄山松云”、“飞瀑”、“流泉”诸多巨福与小写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捺一皴,均依沿传统章法,尝作创新。其画布局力求谨严,构图井然有序,线条简劲,融汇书法神韵于其间,观者每每临窗展卷,深感冯老作画一丝不苟,精、气、神皆备于其间。其晚年所作的探索,更臻完美,特别是青绿山水,在蜀中画界备受称赞,留下不少珍品。


  先生平日存心与行事,俱葆清白,一如少陵诗云:“藜杖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其人品画品尤堪后辈效法,余与冯翁虽为忘年交,亦可算长期过从,景仰之情不尽言表,敬书千言,以叙渴想之情。


作者:钱来忠 四川省美协主席 

     2008年元月

(本文稿件由冯石甫先生之子冯介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