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武
张志武
张志武,于1941年出生在四川泸洲市一个书香家庭里,自幼受家学影响酷爱艺术。曾就读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苏葆桢、段虚谷、李际科等老前辈。继而再到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书画,在冯建吴、钟道泉、肖建初、李文...[查看详情]
    动态详情

意自如——张志武和他的书画艺术


  当记者走进四川德阳市石刻艺术墙画家村张志武工作室时,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具有《曹全碑》风格的隶书:“意自如”。张志武向记者解释道:意自如,即一切都要随缘、随意,不能强求。生活中如此,艺术创作亦如此。


  的确,作为巴蜀画派大师苏葆桢、冯建吴的高徒,川渝著名书画家张志武先生可谓大器晚成,他至到71岁才举办人生中第一次个人书画展。


  张志武喜画花鸟、山水及书法各体,偶尔涉猎仕女及观音人物,他画的花鸟气韵生动、书画结合;山水画既有冯建吴的简炼、大气,又有自己个性的张扬。



张志武山水作品


  张志武画山水崇尚笔墨与线条、强调色彩与光影、冷热对比,也借用西方现代派的一些表现手法,充分发挥中国宣纸的水墨效果,这幅《山乡小镇》是2000年画家和重庆友人游酉阳乌江山区后,以龚滩古镇为背景,根据数十幅写生稿提炼而成的。画法上,画家采用虎皮皴,画出山之雄奇、险绝的气势,表现手法上有古镇的吊脚楼突出其秀美,近处民居有磨盘、桌子、鸡窝,山的肌理采用大小虎皮皴,黑与白的对比,青山与紫色的对比,此幅山水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酉阳秀美的景色。


  张志武所画山水注重构图简炼,营造山水的意境,注重题款,不提倡逸笔草草、随心所欲的山水画,这得益于他在美院冯建吴老师门下学习时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乌江百里入画图》以小虎皮皴和折带皴画出了山的鳞次栉比,画面以墨为主,用国画线绛山水画法以细腻的墨色和淡雅,表现巴山蜀水的美丽。

 




张志武紫藤、凌霄花及其他作品


  在中国的民间及文学作品中,紫藤常常被赋予了爱情和浪漫理想的象征。张志武擅长画紫藤。他将在苏葆桢先生门下所学紫藤技法加以开拓创新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志武所画紫藤,在构图上平稳中见险奇,以草书笔法画老干新枝;气韵别致、墨色结合,紫色、红色、蓝色、白色……各色紫藤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叶子变化丰富且微妙,既有枯叶老叶,也有新枝嫩芽。观张志武的紫藤,仿佛是春天的缩影,舒心润肺!这幅《紫气东来》,构图以草书笔法画老杆新枝,具有强烈的线条感。紫藤在画面的分布十分合理,三只麻雀凭添画面生机与活力,有音响感。紫气东来,亦寓意吉祥和幸福。紫藤画是川渝藏家争先收藏的首选品种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多把凌霄花比作趋炎附势的世俗小人。然而在张志武看来并非如此。他认为凌霄花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只要给他一点土壤及阳光,无论遭遇多少坎坷与挫折都能顽强生长并开出艳丽的花朵美丽人间,这何偿不是画家人生经历的写照?难怪张志武所画凌霄花,精、气、神均喷射出画家所要表达的正能量!这,其实也是当下社会所提倡的某种精神。这幅《凌霄花》以曲线构图从上而下,枝叶衬托出花朵的美丽,显示出春天勃勃的生机。


  古往今来,画梅者众。近现代无论是清代吴昌硕,还是现代的王成喜、陈子庄及巴蜀画派大师孙竹篱,他们笔下所画的梅花无不寄寓着画家某种精神及气节的象征。对张志武而言亦莫不如此。但张志武所画的梅花与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张志武认为:画梅最难点是构图和主干的布置与构成。切忌从画的四角和边线的正中处出干出枝。其次是切忌呆板,主干与枝干要自然结合,枝干应有前后左右“四向”才有三维空间的变化。张志武的梅花把墨色的浓淡变化融于画中,尤如音乐的音调韵律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梅花力求诗、书、画、印结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幅《梅花》技干从画面下方中心处向上生长,呈“S”型,充分表现出梅花顽强的生命力,配以诗文书画结合,给了观者以更多的想像空间,不失为一幅难得的佳作。


  众所周知,大师苏葆桢的葡萄蛮声海内外,作为苏先生得意弟子的张志武,既汲收了苏葡萄的墨色与技法,又融入了大写意画法的技法及中国书法的运笔,并在画中题诗书画结合,葡萄既形似、更神似,如这幅《葡萄》。他将苏式葡萄加以开拓创新,形成自我风格,人称“张葡萄”。寿桃亦是画家所喜画的题材,张志武画的寿桃,注重篇章布局与结构,寿桃色泽变化及枝叶搭配错落有致,极至韵味。



张志武书法作品


  张志武书法五体皆精,在隶书下的功夫最多。早年在美院受冯建吴先生影响,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石门颂》算得上隶书中的极品,张志武从青年到中年不知临摹了多少遍,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一张报纸从淡墨、浓墨到焦墨无数次地摹写,40岁以后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他曾经两次登临泰山,在《泰山金刚经》石碑处欣喜若狂,仔细揣摹。50岁以后他在隶书中加入了草书及汉简笔法,极富个性,人称草隶。张志武的草隶,深爱川渝藏家的喜爱。


  张志武也擅长写草书。他在50岁前,主要研习“章草”到“二王”行草,到60岁以后,重点研习怀素、张旭等大草,70岁以后多写大草、狂草。张志武也擅长写魏碑风格的书法,他反复临写几乎所有历代书家作品,历代名帖如《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碑》、《爨宝子碑》、《郑文公碑》,吸收历代各碑帖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


  张志武也喜爱秦代小篆,他认为秦代小篆最负韵味,他的书法经常以小篆面世。这幅《春山》诗书法,结合《好大王》碑的古朴、自然,笔画在隶书基础上任意发挥,别具一格。幅式上,追求自如与厚重效果,不按一般排列手法,意趣天成。



张志武扇面作品


  自古以来,扇面及成扇成为书画家传递艺术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扇面及成扇在方寸之间,由书画家自由经营,又因其尺寸不大,忌太满捅塞。手法上极其简炼,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幅扇面成扇的创作不亚于一幅较大尺寸的书画,这也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艺术修养与厚度。张志武近来年喜画扇面及成扇,在成扇的另一面由书法各体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艺术语言,深受藏家喜爱。《春消息》用画家最擅长的紫藤入手,构图新颖,不落俗套,为其成扇佳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先生在看了张志武书画后称赞有加,并欣然提笔书写“张志武书画集应辉署”九个字;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尼玛泽仁评介张志武的画“既继承了苏葆桢、冯建吴等大师的风格,又有画家自己独特的个性,是蜀中有个性的书画家。”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繁荣,将日渐凸显出张志武先生书画艺术的投资及其回报。


张志武


  生活


  张志武业余时间喜爱听音乐。中国民乐及经典名曲的《梁祝》及交响乐为他最爱。同时他也喜欢听京戏。文革期间一次到天津出差,他无意中在音响店买了一盘录音磁带《苏三起解》带回家后听得他落泪,从此他爱上了京戏。偶尔也唱几句,老生小生均可。他也喜欢小动物,家里曾经养了一只猫,后来老死了,为此他整整伤心了一周。偶尔也下厨做做菜,干煸鳝鱼及烩菜、熊掌豆腐为他三大拿手菜。

 

张志武


  人物档案


  张志武,1941年出生在四川省泸州一个书香家庭,自幼受家学影响酷爱艺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就学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及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苏葆桢、冯建吴、李文信等巴蜀画派大师。原为四川德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德阳市文联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德阳分校校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德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德阳市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作者:宋尾)